在購房時,很多人都會接觸到“得房率”一詞。但什么是得房率,買房時如何考慮得房率?很多購房者都云里霧里。一般來說,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戶支配的面積(也就是套內建筑面積)與每戶建筑面積(也就是銷售面積)之比。得房率越高,則意味著購房者花在公攤面積上的費用越少。
分清塔樓還是板樓
業(yè)內人士劉先生介紹,影響樓盤公攤面積的因素很多。比如建筑形態(tài)是板樓還是塔樓,電梯、樓梯間等配套設施等等。一般情況下,樓層越高、樓層結構越復雜,公攤比例就越大。而在高層建筑中,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建筑形式,也就是說你的房子是塔樓還是板樓?塔樓的平面特點是多戶共同圍繞或者環(huán)繞一組公共豎向交通形成的樓房平面,平面的長度和寬度大致相同,而板樓特點則是東西長,南北短。
劉先生分析,如果是南北通透的板樓,得房率通常在80%以上,戶型也容易充分利用,尤其是層數(shù)不多的話,還能省了電梯、供水設備間等公共區(qū)域。而塔樓可實現(xiàn)一梯多戶高容積率,但得房率通常較低,大約在75%左右,因為除了電梯井、配電機房等都算公攤之外,一層多戶的設計也導致空間的偏小。
此外記者了解到,一些開發(fā)商也會通過其他手段來標榜高得房率,比如在不額外增加公攤的程度上,設計半封閉陽臺和大飄窗。
公攤比例沒有規(guī)定
國家對公攤比例是否有硬性規(guī)定呢?據(jù)市房管局的工作人員介紹,房屋面積測量原則有明文規(guī)定,至于公攤比例卻沒有要求,主要看開發(fā)商的設計是否能通過規(guī)劃部門的審批,項目不同,比例也會不一樣。
不過,近些年來關于公攤比例的糾紛不少,房管部門規(guī)定了哪些設施屬于共有建筑面積以及如何分攤。市房管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開發(fā)商在銷售時應明確告知公攤比例,如果購房者入住后對這一比例有異議,感覺實際使用面積縮水,可以找房屋測繪機構測量,并以此維權。”
不過,市建筑設計院的有關技術人員表示,樓體電梯間、走廊等公攤面積是為了滿足日常生活需要,公攤面積大也不一定是壞事,雖然住房實際使用面積相對少了,但公共活動空間也相對大了,居住的舒適感也會提升。
得房率是不是越高越好
記者注意到,很多開發(fā)商在推介自己的房源時,很多時候都把得房率作為一個炒作的賣點,說自己的房源得房率有多高。
針對得房率的話題,有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開發(fā)商熱炒得房率的話題,無非是制造賣點,吸引購房者,讓他們覺得實惠,得房率高意味著房屋設計經濟實用、不浪費,好處自然是顯而易見的,但如果得房率達到100%,那么這套房子肯定是‘空中樓閣’,沒有樓梯、走道的配套,何談安全、方便和舒適。”
得房率過高會導致業(yè)主的公用面積減少,這樣居住起來就會感覺擁擠、壓抑、不便。比如高層住宅為減少公攤面積而只設一部電梯,上下班高峰期人們就要長時間等電梯;或者為了提高得房率,將過道、走廊造得非常狹窄,業(yè)主搬家時搬運家具、大家電等大宗物品就會很不方便;而有些樓盤為了提高得房率,壓縮了消防通道的空間,這樣會對業(yè)主造成潛在的安全隱患。
得房率究竟多少才是合理的?業(yè)內人士表示,主要還是要看公攤面積設計得是否合理與科學。
得房率70%左右最適宜
在許多購房者看來,得房率越高,就意味著房價中的“有效”成分就越高,房子就買得越值。從一般意義看來,這無疑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如果仔細分析,在何種情況下,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得房率的高低,就會發(fā)現(xiàn)合理的得房率是一個綜合平衡的區(qū)間。
對此問題,有業(yè)內人士認為,得房率太低,不實惠;太高,不方便,因為得房率越高,公共部分的面積就越少,住戶也會感到壓抑。一般,得房率在70%左右比較合適,公共部分即寬敞氣派,分攤的面積也不會太多。那種一味追求高得房率而忽視公共空間、損傷整體品質的產品,也許反而會受到市場的冷遇。
雖然通常情況下,大戶型要比小戶型得房率高一些,多層要比高層得房率高一些。但是,如果為了提高得房率而改變戶型,最終侵害的可能還是業(yè)主的利益。
上一篇:房價上攻乏力購房者稍安勿躁
下一篇:城市房地產權屬登記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