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有幾個消費者懂樓房的原理呢?許多消費者在買房時,評判房子樓層的優(yōu)劣,依據(jù)的是開發(fā)商的報價:定價高的樓層就是好樓層,比如多層樓的中間樓層,高層樓的中間偏上的樓層(如18層的樓房最好樓層一般定在10層左右)。他們多數(shù)就選擇9-11層。
9-11層價格定得很高,有錢人往往指定要這個樓層,你不賣,他會跟你急。我們總會佯裝惜售:“都買9-11層,差的賣給誰?”趁消費者跟我們理論,我們只好“讓”一步:算啦,賣給你啦,誰讓你這么精明啦!最后,我們只好眼睜睜地看著他把最“臟”的樓層買走,看著他心滿意足的樣子,有時我們心里真的好為他難過。
不過,也碰到過心存猶豫的顧客,好在我們早有準備。
有一次,公司請來上海的一位策劃營銷大師,專門教我們怎樣給顧客做出“科學解釋”:“如果購房者問高層樓房的10層左右是不是‘揚灰層’,我們的回答應該是:物理專家指出,10層左右是‘揚灰層’的說法是不符合大氣物理常識的。因為在離地面三四十米高的地方,灰塵是不會停頓的;覊m要在距離地面10公里至52公里的大氣平流層都不會停下來”。營銷大師告訴我們:消費者不是科學家,他們并不清楚灰塵為什么會扶搖數(shù)萬米才稍事“休息”,只覺得物理專家不會蒙人,于是都會千恩萬謝,欣然買下。
其實由于“峽谷效應”的影響,眼下很多小區(qū)密集區(qū)高層住宅的中間位置有一個“污染物高密度區(qū)域”。說白了,這些樓宇的9-11樓之間灰塵會逗留其間,稍事休息,然后再慢慢“葉落歸根”,在此過程中,居住者會與灰塵“同呼吸共命運”一段時間后再“吻別”。
當然,“峽谷效應”指的是周邊有公交干道或工廠、以及高樓密集的住宅。在街道風的作用下,含有灰塵的氣流不是平穩(wěn)移動,而是在高樓之間的某個區(qū)間上下“徘徊”。近地面的污染物隨氣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又向下或水平方向消散。這個“高度”,大概在30米左右。也就是9-11層之間。
說到噪音和電磁輻射,就更沒有幾個人能懂得。許多消費者以為身居高樓就能“遠離塵囂”,誰能想到,真正在一樓傾聽車輛噪聲,還不如在8-14層聽得真切。
這是因為,聲波是以立體傳播的,向上的并不比向兩邊的弱,高層樓接收到的聲波要比同一幢樓低層來得強。高層居民的另一個無形的敵人是電磁輻射。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迫使來自電器設備的電波沿著房子循環(huán),相當一部分是往上走,直至頂層。
一些顧客發(fā)現(xiàn)高處有高處的毛病,就要三層以下的房子。好呀,請多掏點馬克吧。其實,我們不敢掃他們的興致,低層有什么好呀?一層到三層雖然離地面很近,得到的只有心理上的舒適感,但是低層空氣循環(huán)減緩、陰影和濕度大、污染也比較嚴重。長期受到汽車和柏油馬路大量甲醛、一氧化碳的熏陶,也夠他受的。
告訴你,真正理想的住宅是:樓層不要超過六層,遠離公路200米,最好是一邊公園,一邊流水。不過,這樣理想的住宅要得到真的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