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就在清華大學不經意地透露建設5000套教師住宅而處于輿論漩渦之際,北京大學低調地緊隨其后。更多的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也如北大一樣,都在積極地通過自建或定向團購方式,解決青年教師的住房難問題。
一塊總占地面積43萬平方米的城中村改造用地,在8年前就以劃撥方式花落北京大學。如今,該地塊已啟動拆遷,并擬于2012年5月正式開工建設。
在中國農業(yè)大學西校區(qū)南側,緊鄰北五環(huán),大片的平房分布在圓明園西路的兩側。與北面數座矗立的高樓大廈相比,這片高矮錯落的平房區(qū)甚是扎眼。
記者近日獲悉,北京大學已于今年5月下旬正式啟動了北京大學肖家河教工住宅項目的拆遷工作。該項目總投資額約42億元。按照建筑面積粗略估計,未來將為北京大學提供5000套左右教工住房。
國土資源部一位不愿具名的相關部門負責人認為,高校自建教師住宅并以經濟適用房的價格銷售給符合條件的青年教師,使他們不再去社會上分食保障性房源,并沒有不妥。“關鍵要看其建房的資金來源,只要不是占用國家財政撥款,而且又是比較特殊的城中村改造項目,又有何不可呢?”
記者近日來到這片即將拆遷的區(qū)域。在馬路東側,一位居民介紹說,自5月份拆遷公示發(fā)布后,已有拆遷公司的人陸續(xù)對部分住戶進行入戶測量。在馬路西側的一條兩邊布滿小商戶的巷子里,記者找到了這份張貼在墻上的拆遷公示。
這份公示名為《北京市城市建設項目拆遷公示》,落款為北京市海淀區(qū)房屋管理局。該公示發(fā)布于2011年5月13日。其內容顯示,根據北京市人民政府京政地字〔2010〕250號文件批準,北京大學在肖家河地塊范圍內實施北京大學肖家河教工住宅項目建設。截至2011年5月12日,停止辦理新批宅基地以及新建、改建、擴建房屋等事項。
公示顯示,北京大學肖家河教工住宅項目規(guī)劃總用地面積為432080平方米,總建設用地規(guī)模為337957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積為62.8萬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為22萬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教工住宅、住宅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及回遷住宅?偼顿Y額為42億元,擬于2012年5月開工建設。
依路人指引,記者接著來到肖家河居委會。在居委會的一個宣傳櫥窗內,記者看到一份發(fā)布于5月23日的《北京大學肖家河教工住宅項目環(huán)境影響評價第一次公示》。該公示的落款為北京大學。
記者根據公示上所示的“建設單位:北京大學”的聯系電話,聯系到了北京大學肖家河項目建設辦公室。一位負責人表示:“我們掌握的資料不太全面,最近一段時間也比較忙,沒辦法接受采訪。”
據了解,早在2003年,北京市就已將肖家河地塊劃撥給了北京大學。此后該項目多年未有實際進展,原因之一就是征地補償金額過高。直到2009年12月28日,北京大學才與海淀鄉(xiāng)經濟合作總社、圓明園農工商公司共同簽訂了項目征地協議。到2010年4月,北京市50個市級掛賬整治督辦重點村(點)名單出爐,肖家河社區(qū)名列其中,并被列為重點工程之一。這給北京大學教工住宅項目帶來了實質性啟動的機遇。
在中國土地市場網上,記者找到了一份批號為“京(海)政地征〔2011〕006號”的征地公告,落款為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政府,發(fā)布日期為2011年4月27日。該公告顯示,征集北京市海淀區(qū)海淀鄉(xiāng)經濟合作社總社集體土地41.7673公頃(626.51畝),用于北京大學肖家河教工住宅建設項目。
其中,住宅用地為32.7848公頃(491.7720畝)。土地補償費為59.5067萬元/畝,共計37281.5083萬元。需要安置農業(yè)人口594名,安置補助費為22718.4917萬元。此外,北京大學還需要提供6萬平方米的還建商業(yè)。按照上述補償標準,北京大學須支付6億元現金補償。
正如清華大學一樣,自建的教師住宅未來按成本價對教師進行配售,與市場商品房售價高達3倍以上的差價,不免讓公眾產生高校福利分房回潮的質疑。
記者查閱政策發(fā)現,在“國辦發(fā)[1998]230號文”和“教發(fā)[1998]23號文”中,鼓勵科研院所、大專院校、文化團體和衛(wèi)生機構利用單位自用土地為職工建設經濟適用住房。在2010年7月29日發(fā)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中,第54條中也提到“研究制定優(yōu)惠政策,改善教師工作和生活條件”。#p#副標題#e#
與此同時,在北京大學教師群體內部,也有不同的說法。所建住宅能否真正分配給有住房困難的青年教師,也是未知數。“北大就是這樣,有的教師房多,用于出租,有的教師因為需要卻必須租房……房產復雜而保密。”一位網民在微博上說。
復旦大學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陳杰擔憂,清華、北大的政府送地優(yōu)惠,會引發(fā)其他高校的效仿。“此例一開,其他高校一樣會加緊向政府施壓,要求送地、贈地。于是,最后大家就拼誰的校友后臺硬,誰與政府的關系鐵。于是,幕后交易層出不窮。”
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則擔憂,高校自建房如果列為社會保障性房源,將會使保障房建設縮水。“部委、央企、高校中有社會聲望的、有資金關系的、有行政動員能力的,把單位自建房按照保障房的名義放到自己的名下,那么保障房也不會讓社會住房變得更加公平。”
但前述國土資源部相關負責人則認為,即便不讓高校自建房,很多青年教師也符合申請保障房的標準,到社會上排隊同樣會占據大眾的保障性房源。“高校自建教師住宅,政策上沒有不允許。我從來不認為只有房地產企業(yè)可以開發(fā)房地產。北大為什么就不可以自己建房呢?”
該負責人認為,關鍵要看高校建房的面積是否符合保障房的建設規(guī)定,以及建房資金來源是否占用國家財政撥款。
究竟該如何看待高校自建教師住宅行為?又該如何解決高校普遍面臨的青年教師住房難與引進人才之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