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聚興永木廠始建于1910年,是當時的建筑公司。解放后一直被當做居住區(qū),但木廠的歐式門樓得以幸存。2011年4月,其所在的南牌坊胡同公告顯示,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與學術交流大樓項目將在此建設,18號院列入拆遷范圍。之后,文保愛好者開始呼吁保護“聚興永”門樓。
10分鐘的時間,在建國門東北角南牌坊胡同屹立了101年的聚興永木廠歐式門樓倒地。無限惋惜的居民用相機記錄下門樓拆除的過程。7月13日,老北京網(wǎng)上,文保愛好者貼出“聚興永木廠”門樓的老照片,對這座門樓表達無奈和懷念。
7月16日晚7時,南牌坊胡同,在廢墟中已找不到“聚興永木廠”的門樓,只剩門樓底座。聊起“聚興永”的門樓,附近四五名還未搬遷的居民一聲接一聲嘆氣。居民王先生說,13日,“聚興永”門樓前來了一撥工人,登上門樓,掄起鐵鎬。“砰一聲,地上騰起一陣灰土,四五米高的門樓上,中英文的‘聚興永木廠’字樣不見了”。
南牌坊胡同18號,“聚興永木廠”院內,居民張先生已在此居住60多年。
張先生說,1970年前后,“聚興永木廠”門樓被涂上白灰,沒有人知道此門樓的歷史。2000年,文物愛好者開始關注這座門樓。2006年,張先生翻修舊房時爬上門樓,鏟掉門樓上的白灰,露出“聚興永木廠”中英文字樣和門樓后“紫氣東來”字樣。今年,傳出胡同要拆的消息,居民擔心這座門樓不能幸免,張先生和家人就開始保留相關影像資料。
昨日,張先生翻出相機里的門樓照片,灰色的門樓雖顯陳舊,但在胡同中氣勢恢宏。
“不到10分鐘,101年的門樓就沒了。”7月16日,張先生指著相機上門樓正在拆除的照片說。照片的時間定格于7月13日9點59分。將成為永恒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