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10月28日,與往日周末樓市火爆不同,香港上周五重稅調控樓市之后,一二手樓市交投緊急“冰凍”。
據(jù)香港媒體報道,二手樓市交投則比上周大跌50%至70%。有代理商稱,大型居民小區(qū)海怡半島10月27日原本有10組消費者預約看樓,最終有近80%取消。
因游資大規(guī)模涌入而逼迫港府多次入市干預以穩(wěn)定港元之后,就在市場紛紛猜測港府可能針對樓市出臺干預措施之時,港府果然出手,出手速度和力度甚至超出市場想象。10月26日,香港特區(qū)政府宣布推出全新的買家印花稅措施,并于第二天開始正式生效。
“目前,這種新印花稅的效果還不好說。不過,一旦效果不如預期,港府接下來勢必不斷地強化干預力度。”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表示。
扼制內地客赴港炒樓
香港特區(qū)政府針對樓市推出的新措施規(guī)定,所有非本地居民、所有本地及外地公司在香港買樓,都需要支付15%的“買家印花稅”;同時,如果買房之后三年內把房子出手,還需要支付一筆10%到20%不等的額外印花稅。其實,早在前兩年,香港特區(qū)政府就針對樓價飆漲的態(tài)勢而推出過5%的額外印花稅。不過這一措施對抑制樓價的效果并不明顯,這一次將額外印花稅從5%上調至最高達35%,香港這次可謂是“重拳出擊”。
“樓市新政一出臺首先打壓到的是我們這種在香港工作但非港永久居民的人。”一位在港工作已經5年的朋友表示,“和男朋友定了年底結婚,我們兩人都是長期在香港工作的上海人,由于香港房價一直漲,所以原本打算趕緊買套房,不過現(xiàn)在就不考慮買房的事了,等工作滿7年后拿到香港永久居住證之后再說吧。”
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表示,我們明白這項措施可能會對一些外地人士造成不便,包括希望在香港置業(yè)自住的外地人士。但我希望他們可以諒解,這是一項在非常時期的非常措施。不過,一位業(yè)內人士指出:“此次港府推出的樓市新政在短期內對內地赴港投資樓市的勢頭會有較明顯的遏制效果。”
“一般而言,內地個人赴港買樓都需要通過中介公司來幫忙操作,往往中介公司不會以投資者個人名義來買樓,而是通過注冊公司等形式再以公司名義購買。而這次新政的征稅對象包括了香港本地及外地公司,所以中介公司的操作空間被收窄。”上述業(yè)內人士進而指出。
“同時,內地人士赴港買樓原就需要繳納一些包括給中介在內的各種手續(xù)費,加起來也需要5%左右甚至更高,再加上此次25%-35%的額外印花稅,負擔一下子加重很多。”
新征稅效果仍不好說
曾俊華幫投資者們算了一筆賬:如果一名非港籍人士在香港購買了一處價值1000萬港元的房產,隨后又在半年內轉手賣出,那么他就需要額外交納總計高達350萬港元的稅款。短線投資者要考慮三年內樓市的漲幅能不能抵消額外印花稅的成本,也要顧及樓市在三年內進入下跌周期的風險。
然而,香港樓市曾經不是沒出現(xiàn)過樓價一年內甚至更短時間內漲幅超過50%的現(xiàn)象。因此,35%的額外印花稅對香港樓市降溫的效果究竟如何仍不好斷定。不過,孫立堅進而表示:“香港新的征稅措施效果仍不好說,雖然內地赴港炒樓的人不少,但是還有很大部分是國際游資。而且,當前很多國際游資囤積在香港的目的是進入內地市場,所以只要投資香港樓市在刨除所有手續(xù)費、稅款等所有費用之后仍能夠賺錢或不虧本,就很難阻擋這些游資繼續(xù)流入香港樓市。”
曾俊華說,確保樓市健康平穩(wěn)發(fā)展是持續(xù)的工作,如果樓市的發(fā)展方向繼續(xù)與經濟基調背道而馳,在維護社會民生和金融穩(wěn)定的大前提下,政府會毫不猶疑地再推出強而有力的措施,維持市場健康平穩(wěn)發(fā)展。“香港特區(qū)政府繼續(xù)強化抑制樓價的力度的可能性很大。”孫立堅指出,“香港沒有調整貨幣政策的空間,因此只能依靠行政手段來抑制樓價。而且,香港經濟很大程度上不依賴實體經濟,因此,出臺政策打壓樓價的顧慮不太大,對整體經濟的副作用也較小。”
同時,曾俊華還表示,在樓市供求回復平衡之后,會考慮撤銷這項新推出的征稅措施。出于照顧香港永久居民置業(yè)需求的目的,香港特區(qū)政府還會增加土地供應進行配合,預計未來3到4年,香港將會有65000個住宅單位推出。其實,在香港樓價屢次飆漲的情況下,除了境外資本的推漲作用,香港特區(qū)政府的土地供應制度也一直頗受市場非議,被市場認為是推高香港樓價的另一大推手。
“作為資本自由港,政府出臺政策來左右資產價格并非香港的長久之計,最終還是要回歸市場主導的規(guī)律,增加供給自然能一定程度上緩解樓市緊張的狀態(tài)。然而,香港土地資源極為稀缺的自然狀況是先天的無法根本改變的‘基因’,而資本自由進出更是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一大屬性,因此政府周期性地出手干預樓市自然會成為一種常態(tài)。”孫立堅表示。